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一章 京城

第三十一章 京城

    北京,夜。

    紫禁城,长春宫。

    自己跟自己玩了一回叶子牌,慈禧终于耐不住,将一付红绿玉镶的牙牌胡乱地推了开去,直起身来。

    一灯如豆,孤影摇曳,默默无言。

    这是年轻的太后,一日之中最难耐的时候。再怎么“以天下养”,白天朝堂上再怎么一言九鼎,每天到了这个时候,都无可奈何地变回一个寂寞、苦闷的女人。

    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除了批折子之外,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这三十二颗牙牌了。

    和心理上的烦闷一样,生理上的隐隐的躁动也无从渲泄。

    一辈子都要这么过。

    夜深人静之际,有时候会见到远方的来人,但每次当他带着那种无法无天的笑容朝她俯身来的时候,她就会猛然惊醒,心头狂跳。略略平静下来之后,发现小衣已经湿得透了。

    因此,睡觉也成了折磨,轻易睡不着;睡着了,又怕梦里边被人“欺负”。

    当然,她是不肯承认的,内心深处,有时候竟似乎又在盼着这样的“欺负”。

    还是得睡。

    歇下了许久,辗转反侧了一番,刚刚朦朦胧胧过去,隐约听得鞭炮的声音,慈禧惊醒过来,发了一小会怔,才听明白,鞭炮声是从宫外边传进来的,而且,愈来愈多,最终响成了一片。

    可煞作怪,今天又不是什么年节,搞什么鬼头?

    起身叫宫女掌灯,传了在外边值夜的安德海进来。

    慈禧皱着眉头:“小安子,你出去瞅一瞅,外边闹什么虚玄?还给不给人睡觉了?”

    太后的脸色很不好,安德海自己也听到了,也不晓得怎么一回事,不敢多说,赶紧应了,宫门已经下钥,他去敬事房领了牌票,匆匆地赶出宫去。

    过了小半个时辰,厚厚的门帘外听到安德海一路小跑的声音,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喊道:“主子大喜!”

    大喜?

    传了进来,安德海兀自上气不接下气:“给主子贺喜!上海那边来了人,说是关侯爷……关卓凡在美国打了大胜仗,满北京城的老百姓正在放鞭炮庆祝呢!”

    饶是慈禧一直在训练自己“临大事要沉静”,也不由霍得一下坐了起来,目光炯炯:“是折子到了吗?”

    安德海摇头:“折子还没到……是打前站的,消息是从宝鋆的府里传出来的,说是最快今儿晚上、最慢明儿一早,报捷折子就能到了。”

    慈禧一迭声地催促:“你赶快去内奏事处看看,折子到了没有?没有到,你就守在那儿!”

    这觉是睡不成的了,慈禧起身披衣,就在床边坐着等。

    十月份的北京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已是相当地冷,她叫人泡了一杯热茶上来,心里面有一团小小的火焰在跳动着。

    宫外面的鞭炮声就如同大年夜一般。

    大约就这么过了一个时辰,又听到安德海急促的脚步声,停下来在门口大声道:“启禀主子,上海……美国的折子到了!”

    挑帘进来,安德海抱着个黄色的匣子,打开匣子,拆开油纸,,从夹板中取出黄纸包封,里面照例是三黄一白四道奏折,还有一个夹片。

    慈禧没管黄色的请安折子,直接拿起白色的奏事折子,上面赫然写着:“二等毅勇侯臣关卓凡奏美利坚查塔努加大捷事”。

    一等轻车都尉华尔和江苏巡抚赵景贤附署。

    手已经有一点点发抖,打开折子,全神贯注,细细地读了起来。

    她并不能都看得懂,地名人名都古怪拗口地很,但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是毫无疑义的!

    “全歼叛军七万五千余人”,“诚为南逆叛起以来美利坚西部战事前所未有之大捷”,“我敌攻守之势自此易位”,“贼氛涤清有日”。

    而且,轩军是主力,关卓凡是总指挥。

    她的心怦怦跳动,还是有一种不甚真实的感觉。

    仗打得极其激烈。上一次关卓凡进京,奏对太湖剿灭长毛水师一役,“金台号发炮,只一炮便将长毛孙四喜那只最大的龟船打得粉碎”,已经给了她和慈安太后极深刻的印象,这个“传教士高地”两军加起来四、五百门大炮一起对轰,那是什么光景?

    她已经想象不出来了。

    这场大战有太多地方出乎她的常识和见闻了。

    比如叛军的阵地被炸出了一个宽数十丈、深数丈的大坑,她也想象不出来:那得埋多少炸药啊?

    那个叫吴建瀛的团官也给了她深刻的印象,从始至终,站在营垒上激励作战,弹飞如雨,居然没把他打倒,真是神奇!现在还躺在“医院”里,生死未卜。

    慈禧轻轻叹了一口气,关卓凡呢?仗打得这样凶,他……没有受伤吧?

    折子最后一段有这么几句话,“漂洋去国,万里荒服,孤军只影,遥望故园,仰念慈颜,临风雪涕,不能自己”。

    慈禧的眼眶一时有些湿润,却不肯给太监宫女看见,悄悄拭了,抬起头来,用尽量平静的声音说道:“你把折子送到‘东边’去,母后皇太后如果醒了,就在养心殿见面。”

    “喳!”

    “还有,告诉军机处值夜的章京,明儿一早,军机全班递牌子叫起。”

    折子送到钟粹宫,传出来的不是笑声,而是哭声。

    首先开哭的就是慈安太后,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终致痛哭流涕,太监宫女一起陪着垂泪。

    这些反应是关卓凡全然预料不到的。

    慈安的反应其实自然而然:如果早有这样一支军队,何至于瑰丽壮美的万园之园被人家一把火烧个干净,何至于仓皇西狩,担惊受怕,朝不保夕?大行皇帝又何至于走的那么早,那么凄楚?自己又何至于早早变成一个寡妇?

    有类似反应的不止慈安一个人,睿亲王仁寿也是老泪纵横,一边自己灌自己,一边打腿拍胸,不晓得内情的人,会以为他死了老子娘。

    整个北京城如鼎如沸。

    虽然仗不是在中国打的,打的也不是大清的叛逆,但人们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打平长毛的时候。

    像洪杨这种乱子,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完全是家常便饭,区别只在于规模大小而已。朝廷上下几乎没人认为终究打他不平,不过时间长短、所费多少之别罢了。虽然百战艰难,但最后收功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谈不上多么惊喜。

    而轩军打得是洋人。不是几十几百洋人,而是好几万的洋人,是领着洋人打洋人!

    仅仅二十几年之前,还以为自己是中央之国,结果几千洋人打进来,一败再败,被人家斩瓜切菜一般,没有一点还手的力气,这种从天堂一步跌入地狱的痛苦,摧毁了所有的自尊,挖出了所有的自卑,而且,因为看不到任何成功报复的可能性,剩下的一点自信心也在崩溃。

    现在,轩军打垮了洋人!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去想这些洋人和那些洋人有什么不同,只是非常符合逻辑地想:今后,我们不怕洋人了!洋人不敢再欺负我们了!许多人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报仇了!

    特别是北京人,他们未遭过洪杨的兵灾,却受过英法的残害。

    因此,怎么能够不欢呼雀跃?

    关卓凡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那个时空的中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不论他在这个时空经历了什么,还是无法完全体会,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洋人的那种恐惧、仇恨、屈辱、羡妒混合在一起的刻骨铭心的复杂感觉。

    现在,关卓凡开始为中国人清扫这种感觉。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