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决定
张道灵一听,也是连拍额头,表示这么大的事,自己竟然给忘了,然后立即赞同起来,而且有尉迟真金在,他们就更加不怕了。 尉迟真金听他们俩这么说,不由看了二人一眼,然后好奇的问道他们去过阴阳界? 李道正见尉迟真金这么问,连忙摆手,表示他们可没去过,不过他们的师傅和师祖却是进去过,同时也留下了进阴阳界的办法。如今既然担心女鬼是不是一个圈套,那正好进到阴阳界去探查一番。在加上阴阳法王也许久没来人间,顺便再暗中看看其实力,所以他才有这么个提议的。 听他这么解释,再见二人跃跃欲试的神情,尉迟真金也明白了,在原著之中,为何二人在王顺生上门求助的时候,只是送给他一件法器应付,不仅没有和他一起去捉拿女鬼,竟然还跑的阴阳界里去了。 一定是李道正回来,同样和张道灵说了自己戏弄王顺生之事。张道灵听后不赞同他的做法,就下了山,在药铺里找到了王顺生。 但见他不听劝,便一样暗中跟着王顺生去了家里,并施法破了尤枫遮挡的法术。这不仅让王顺生夫妻见到了画皮之事,同时也让张道灵见到了法宝,知道这女鬼来历必然非同寻常。等回到观里和李道正一商量,便同现在一样,都决定前往阴阳界一探究竟。 原来他还纳闷王顺生夫妻,怎么看能见到女鬼的呢,但这么一想就都解释开了。 想到此处,尉迟真金知道自己猜测就算有所出入,但也必定相差不大。随后见二人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知道他们是在等着自己的看法。 想了一下,虽然自己知道尤枫身份肯定没问题,更不会是个圈套,但借此探查阴阳界,了解阴阳法王的实力,也是不错;况且自己还有金甲尸护身,就算有什么事也能从容撤退。 想到此处便直接点头同意了下来。 “我就知道?尉迟道友一定会同意的?我这就去准备东西!”见到尉迟真金同意,李道正兴奋的一拍桌子?直接站了起来。 他是从小就听自己师傅说?闯阴阳界的事,当时给他听的恨不得把师傅换成自己。哪怕如今年纪大了?已经执掌门户了,但此念依旧没有消失?所以这会听到去阴阳界?一样兴奋不已。再说还有尉迟真金这么一位大高手跟着,这让他如何不高兴。 “师兄,你这么兴奋干什么,又不是游山玩水!”张道灵见自己师兄这么兴奋?便直接开口说道。然后看向尉迟真金又接着问道:“尉迟道友?此去阴阳界非同小可,不知需要我们准备什么?” “此去虽然是暗中探查,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动手,所以将趁手的法器都带上,至于隐藏的宝物就用我这个就好。”见张道灵这么谨慎?尉迟真金就笑着回道,但也让他们带齐家伙。 见自己师弟和尉迟真金这么说?李道正也知道此去危险重重,不是玩去?便立即收起了兴奋的表情。随后和张道灵对视一眼,一起和尉迟真金说了一下?便前去准备了。 而尉迟真金所有宝物都随身携带?也没什么准备的?安置好自己的那头大青牛,让他别乱跑后,就在大厅等着李道正二人。 三人连说话,在准备东西,转眼之间,天色已经大亮。尉迟真金想到王顺生这会也该来了,便没有叫准备东西的二人,就向门口走去。 尉迟真金走到门口,打开一侧小门,见天气不错,阳光正好,就倚坐在门坎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等着王顺生到来。 却说昨夜王顺生跳墙出来之后,借着夜色直接向二龙沟跑来,对于二龙沟他还知道的。但从县城到二龙沟的距离可是不近,别看尉迟真金三人一眨眼就到,但王顺生可是跑了小半夜。 到天亮的时候,翻过一个小山,站在山顶树林里,才见到山下的道观,喘了两口气,便连忙向山下跑去。 幸亏他这一路小跑,不然如此寒冷的天气,早给他冻死在半路了。但他这一路也是不好过,尤其刚才上山的时候,可是三步一滑,五步一跌,给他摔的好不狼狈。但幸好也看见清风观了,不禁让他浑身又有了力气。 当气他喘气嘘嘘的跑到道观门口,见昨日那年轻的道士就坐在门口晒太阳,不禁大喜,三步并做两步,跑到尉迟真金面前就高呼救命。 但还没等尉迟金说话,后院找不到尉迟真金的李道正,却是过来找他了。见到尉迟真金坐在门口,便立即上前,但刚出门就看到了王顺生。 “救命啊道长… 卖…卖…卖狗肉的?啊!鬼…鬼啊!” 王顺生认出尉迟真金后,上去就大喊救命,但话音还没落地,就见到出来的李道正。却也将他认了出来,直接大喊着鬼,转身向后跑去。正好脚下一滑,便摔倒在地,但即便如此依旧害怕的向远处爬去,却是又给他吓了一跳。 “王公子不必害怕,这位李道友可是人,上次他给你变了一个小戏法而已,让公子受惊了。” 尉迟真金见王顺生吓的摔倒在地,便站起来要去扶他,同时也笑着说道。而刚出来站在门口的李道正,也知道怎么回事了,等尉迟真金说完,站在门口尴尬的笑了笑。 “道长,您真是活神仙那,之前那老道长说我邪气缠身,我还以为你们二位是跑江湖的呢!现在我家里正藏着一个鬼,把我内人给吓晕过去了,您救救命啊。” 听到尉迟真金这么说,王顺生更加相信眼前这二人不是凡人了,连忙翻身而起,跪在地上一边比划一边诉说,最后更是双手合十不停的叩拜起来,求尉迟真金救命。 但这会已经尉迟真金三人,已经决定去阴阳界了,留下谁也不好。并且相比之下,去阴阳界可比处理尤枫的事重要得多,所以尉迟真金想了一下,就想到了应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