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工业(一)
灿烂的阳光洒在船甲板上,海风吹拂而过,带着大海特有的味道透来。天上一只只的海鸥掠过海面,然后展翅高飞,发出阵阵的鸥声。
詹天佑站在船舷边,放目远眺着海岸,呆呆的却似有些出神,就连杨育新来到他的身边都没有发觉。
杨育新笑道:“詹先生,岸边有什么东西,看得如此出神。”
詹天佑这才回过神来,道:“杨先生,我在看岸上的烟囱呢?”
杨育新这才留意到,只见岸上远远看去,确实树立着高低不等的十几根烟囱,而且正在喷吐着浓淡不同的烟雾,将半边蔚蓝所天空都污成了灰暗的颜色,而在烟囱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房屋建筑,因此也不禁有些奇怪,道:“詹先生,不知这烟囱有什么好看的?”
詹天佑也笑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随处可见烟囱林立,黑烟弥漫,而有烟囱就意味着有工厂,有机器,美国欧洲各国才如此发达繁盛,但自从我从美国学成归国以来,可有十几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了,只是偶尔可见一二根烟囱,却沒有想到,在这青岛居然又能见到。”
在现代人看来,烟囱、黑烟代表着落后、污染,但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环保、碳排放之类的概念,因为这个时代是以蒸汽机为主要的动力,能源则是煤碳,烧煤就必有烟,因此烟囱的多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詹天佑在美国留学10余年,看惯了美国现代城市中烟囱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接踵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模式。
而詹天佑归国近20年,虽然清廷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既使是在洋务最兴旺的地方,社会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个中国最接近现代社会的地是租界,不过租界里是没有工厂的,一直到今天从船上看到青岛,却可以看到十几根烟囱,到是依稀有那一点美国式的工业社会模子,因此詹天佑才生出了无限的感概。
虽然杨育新不能体会詹天佑的心情,但还是指着海岸线,向詹天佑一一的介绍,那里是什么什么工厂,在自已离开青岛的时候,建成什么样子了等等,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尽管这些事情詹天佑在上海都听刘澜涛说过,但现在却是亲眼所见,尽管只是在轮船上远远看去,但也能看得出海外华人的工业规模和发展前景,再听杨育新说到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自然是另有一番感触。
而且两人在船舷边说着话,不知不觉己聚集了20余名学生,围在他们周边傍听,有人还出言询问,而杨育新也不在意,耐心的向学生们解说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同时还为学生们描述了一番美好的前景,也让这些学生们听得激动异常。
虽然这些学生们没有去过美国、欧洲,但毕竟是在新式学校里念书,并且海外华人的座谈会上,也都听说过,还看过一些照片图像,而且穿越者也给这些学生讲过工业革命、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概念,因此也知道工厂、机器代表着现代、文明、发达、强盛,而杨育新为他们讲说的华东政府的未来正是这样一付光明的景像,年轻人都是充满激情热血,这时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而就在众人谈论之间,轮船己经开进了青岛湾,在栈桥边停泊,并且搭上了舷梯。而杨育新一面陪着詹天佑、一面组织学生们下船,来到栈桥上。
这时己有华东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等候,并且准备好了迎接他们的车辆,当然也为他们准备好了住所,就是青岛新建的希望学校,而杨育新和詹天佑则是住在华东政府的招待所里。因为杨育新以前一直都是在天津工作,后来又去了上海,因此在青岛还并沒有给他安排固定的住所,而且这一次杨育新是一个人回青岛,蒋怡和那对姐妹都留在上海,也就住在招待所里。
接学生的都是马车,8人乘坐一辆,依次的离开了码头,而接詹天佑的是一辆电瓶车,由杨育新陪着詹天佑上车,一起前往招待所,而沿路上詹天佑所见到都是宽阔平坦的道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而道路边是线条简单、窗口整齐的多层房屋,或是正在修建中,以及林立着高耸的电线杆子和电灯。而杨育新也向詹天佑一一介绍主要的街景,那些是以前德国统治其间留下来的,那些是穿越者控制青岛以后修建的,当然是以后者居多。还介绍了青岛的电器化发展情况,杨育新告诉詹天佑,现在青岛有一座大型发电厂正修建中,一但建好可以供应目前整个青岛市区的电力,只是杨育新也不知道,现在发电厂己经建成什么样子了。
詹天佑虽然不是电器工程师,但也知道电器化的普及发展,既使是在美国、欧洲也是属于高新技术,而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只是在租界里有少数建筑配有小型的发电机,或是小规模的发电厂,仅仅只能供少数的建筑用电,像这样达到城市级供电能力的发电厂却是第一座。虽然现在青岛的城市规模并不大,但也有几十座房屋建筑,甚致还有路灯,这决不是一般规模的发电厂能够供应得了的。
时间不长,电瓶车就到达了招待所,其实就是一栋宿舍楼,暂时做按待用。下车以后,杨育新指挥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给詹天佑安排好房间,而自己的房间则安排在詹天佑的隔壁。等把詹天佑安置好了以后,杨育新才赶到行政大楼,向行政院汇报。
而在午饭以后,秦铮代表华东政府,在行政大楼的一间会客厅里接见了詹天佑,因为秦铮在名议上还是清廷的山东巡抚,因此詹天佑还颇有些受宠若惊之感。虽然詹天佑己在中国修建了几条铁路,是清廷公认最好的铁路工程师,但在清廷中却是并无地位,原因就是不是科举出身,也没有官阶品级,只是在洋务派中才受些重视。在1898年,因为詹天佑要出任官办关内外铁路总局帮,这是清廷的正式官职,因此詹天佑只能依照清政府捐官办法,花钱报捐选用州同知的从六品官职。但巡抚这样的官员,在詹天佑面前还是一付高高在上的样子,詹天佑还必须做出一付恭恭敬敬的态度。
但秦铮也是巡抚,却一点也不打官腔,也不是高高在上,却是和詹天佑平等相处,这也让詹天佑颇感触,海外华人的气度果然是不同。
秦铮首先称赞了詹天佑修建铁路的功绩,并且指出铁路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又向詹天佑简单介绍了华东政府的铁路规划,以及现在胶济铁路的建设情况。而詹天佑也讲说了自己这一路所见的景像,表达了自己对华东政府的钦佩。而秦铮这才提出,希望詹天佑能够留在青岛,帮助华东政府完成规划中的铁路建设,而考虑到詹天佑还有淸廷的官职,而且目前还有萍醴铁路的修建任务,因此秦铮又提出另一个方案,詹天佑可以不在山东常驻,只是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帮助华东政府制定铁路兴建规划、计划、路线、技术等决策,如果有重点、难点施工地段,则来驻地几个月现场解决,有空时詹天佑也可以来山东视查铁路的修建情况。
当然秦铮最后也十分大度的表示,不需要詹天佑立刻答复,可以在青岛先看一看,同时还邀请詹天佑明天早上一起出席青岛钢铁厂的第一炉铁水的出炉庆贺仪式。
而詹天佑也松了一口气,老实说对秦铮的邀请,詹天佑很难回答,从詹天佑的感情上说,他是很想留在青岛工作,因为不仅可以修建长距离铁路,甚致可以参于铁路建设的规划,山东省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在欧洲就是一个中等国家,因此规划铁路的建设,要此纯粹的修建铁路更上一个层次,做为一个铁路工程师来说,这当然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而且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詹天佑也十分明显的感觉到,海外华人确实和清廷大不相同,他们对近代国家的观念,对工业化的理解都要远远超过清廷,当然也更对詹天佑的胃口,这才是自己最希望的工作环境。
如果詹天佑还是刚刚归国的青年,或许会义无反顾的答案秦铮,在青岛工作,不过詹天佑毕竟己回国20年,虽然不关心政治,但多少也了解一些事情,由其是在离开上海以前,盛宣怀曾和詹天佑进行了一次长谈,将穿越者和清廷复杂的关系对詹天佑详细的说明,当然盛宣怀的目地还是阻止詹天佑倒向海外华人那一边去。
不过这一番谈话也确实达到了盛宣怀的目地,虽然詹天佑仍然决定去青岛访问,但心里多少有了一些警觉,毕竟詹天佑可没有做政治家的打算,他并不想参与清廷和海外华人的政治斗争,只想安安心心的修建铁路。因此在这个时候,詹天佑当然不可能答应秦铮的邀请,但又不好拒绝,一来是这样做太有些失礼,二来也是多少有些不甘心,反到是秦铮表现出的大度,化解了詹天佑的尬尴。
但詹天佑到是答应明天出席青岛钢铁厂的第一炉铁水的出炉庆贺仪式,毕竟这和政治无关。
詹天佑站在船舷边,放目远眺着海岸,呆呆的却似有些出神,就连杨育新来到他的身边都没有发觉。
杨育新笑道:“詹先生,岸边有什么东西,看得如此出神。”
詹天佑这才回过神来,道:“杨先生,我在看岸上的烟囱呢?”
杨育新这才留意到,只见岸上远远看去,确实树立着高低不等的十几根烟囱,而且正在喷吐着浓淡不同的烟雾,将半边蔚蓝所天空都污成了灰暗的颜色,而在烟囱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房屋建筑,因此也不禁有些奇怪,道:“詹先生,不知这烟囱有什么好看的?”
詹天佑也笑道:“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随处可见烟囱林立,黑烟弥漫,而有烟囱就意味着有工厂,有机器,美国欧洲各国才如此发达繁盛,但自从我从美国学成归国以来,可有十几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了,只是偶尔可见一二根烟囱,却沒有想到,在这青岛居然又能见到。”
在现代人看来,烟囱、黑烟代表着落后、污染,但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环保、碳排放之类的概念,因为这个时代是以蒸汽机为主要的动力,能源则是煤碳,烧煤就必有烟,因此烟囱的多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詹天佑在美国留学10余年,看惯了美国现代城市中烟囱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接踵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模式。
而詹天佑归国近20年,虽然清廷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既使是在洋务最兴旺的地方,社会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个中国最接近现代社会的地是租界,不过租界里是没有工厂的,一直到今天从船上看到青岛,却可以看到十几根烟囱,到是依稀有那一点美国式的工业社会模子,因此詹天佑才生出了无限的感概。
虽然杨育新不能体会詹天佑的心情,但还是指着海岸线,向詹天佑一一的介绍,那里是什么什么工厂,在自已离开青岛的时候,建成什么样子了等等,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尽管这些事情詹天佑在上海都听刘澜涛说过,但现在却是亲眼所见,尽管只是在轮船上远远看去,但也能看得出海外华人的工业规模和发展前景,再听杨育新说到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自然是另有一番感触。
而且两人在船舷边说着话,不知不觉己聚集了20余名学生,围在他们周边傍听,有人还出言询问,而杨育新也不在意,耐心的向学生们解说华东政府的发展规划,同时还为学生们描述了一番美好的前景,也让这些学生们听得激动异常。
虽然这些学生们没有去过美国、欧洲,但毕竟是在新式学校里念书,并且海外华人的座谈会上,也都听说过,还看过一些照片图像,而且穿越者也给这些学生讲过工业革命、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概念,因此也知道工厂、机器代表着现代、文明、发达、强盛,而杨育新为他们讲说的华东政府的未来正是这样一付光明的景像,年轻人都是充满激情热血,这时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而就在众人谈论之间,轮船己经开进了青岛湾,在栈桥边停泊,并且搭上了舷梯。而杨育新一面陪着詹天佑、一面组织学生们下船,来到栈桥上。
这时己有华东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等候,并且准备好了迎接他们的车辆,当然也为他们准备好了住所,就是青岛新建的希望学校,而杨育新和詹天佑则是住在华东政府的招待所里。因为杨育新以前一直都是在天津工作,后来又去了上海,因此在青岛还并沒有给他安排固定的住所,而且这一次杨育新是一个人回青岛,蒋怡和那对姐妹都留在上海,也就住在招待所里。
接学生的都是马车,8人乘坐一辆,依次的离开了码头,而接詹天佑的是一辆电瓶车,由杨育新陪着詹天佑上车,一起前往招待所,而沿路上詹天佑所见到都是宽阔平坦的道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而道路边是线条简单、窗口整齐的多层房屋,或是正在修建中,以及林立着高耸的电线杆子和电灯。而杨育新也向詹天佑一一介绍主要的街景,那些是以前德国统治其间留下来的,那些是穿越者控制青岛以后修建的,当然是以后者居多。还介绍了青岛的电器化发展情况,杨育新告诉詹天佑,现在青岛有一座大型发电厂正修建中,一但建好可以供应目前整个青岛市区的电力,只是杨育新也不知道,现在发电厂己经建成什么样子了。
詹天佑虽然不是电器工程师,但也知道电器化的普及发展,既使是在美国、欧洲也是属于高新技术,而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只是在租界里有少数建筑配有小型的发电机,或是小规模的发电厂,仅仅只能供少数的建筑用电,像这样达到城市级供电能力的发电厂却是第一座。虽然现在青岛的城市规模并不大,但也有几十座房屋建筑,甚致还有路灯,这决不是一般规模的发电厂能够供应得了的。
时间不长,电瓶车就到达了招待所,其实就是一栋宿舍楼,暂时做按待用。下车以后,杨育新指挥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给詹天佑安排好房间,而自己的房间则安排在詹天佑的隔壁。等把詹天佑安置好了以后,杨育新才赶到行政大楼,向行政院汇报。
而在午饭以后,秦铮代表华东政府,在行政大楼的一间会客厅里接见了詹天佑,因为秦铮在名议上还是清廷的山东巡抚,因此詹天佑还颇有些受宠若惊之感。虽然詹天佑己在中国修建了几条铁路,是清廷公认最好的铁路工程师,但在清廷中却是并无地位,原因就是不是科举出身,也没有官阶品级,只是在洋务派中才受些重视。在1898年,因为詹天佑要出任官办关内外铁路总局帮,这是清廷的正式官职,因此詹天佑只能依照清政府捐官办法,花钱报捐选用州同知的从六品官职。但巡抚这样的官员,在詹天佑面前还是一付高高在上的样子,詹天佑还必须做出一付恭恭敬敬的态度。
但秦铮也是巡抚,却一点也不打官腔,也不是高高在上,却是和詹天佑平等相处,这也让詹天佑颇感触,海外华人的气度果然是不同。
秦铮首先称赞了詹天佑修建铁路的功绩,并且指出铁路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又向詹天佑简单介绍了华东政府的铁路规划,以及现在胶济铁路的建设情况。而詹天佑也讲说了自己这一路所见的景像,表达了自己对华东政府的钦佩。而秦铮这才提出,希望詹天佑能够留在青岛,帮助华东政府完成规划中的铁路建设,而考虑到詹天佑还有淸廷的官职,而且目前还有萍醴铁路的修建任务,因此秦铮又提出另一个方案,詹天佑可以不在山东常驻,只是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帮助华东政府制定铁路兴建规划、计划、路线、技术等决策,如果有重点、难点施工地段,则来驻地几个月现场解决,有空时詹天佑也可以来山东视查铁路的修建情况。
当然秦铮最后也十分大度的表示,不需要詹天佑立刻答复,可以在青岛先看一看,同时还邀请詹天佑明天早上一起出席青岛钢铁厂的第一炉铁水的出炉庆贺仪式。
而詹天佑也松了一口气,老实说对秦铮的邀请,詹天佑很难回答,从詹天佑的感情上说,他是很想留在青岛工作,因为不仅可以修建长距离铁路,甚致可以参于铁路建设的规划,山东省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在欧洲就是一个中等国家,因此规划铁路的建设,要此纯粹的修建铁路更上一个层次,做为一个铁路工程师来说,这当然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而且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詹天佑也十分明显的感觉到,海外华人确实和清廷大不相同,他们对近代国家的观念,对工业化的理解都要远远超过清廷,当然也更对詹天佑的胃口,这才是自己最希望的工作环境。
如果詹天佑还是刚刚归国的青年,或许会义无反顾的答案秦铮,在青岛工作,不过詹天佑毕竟己回国20年,虽然不关心政治,但多少也了解一些事情,由其是在离开上海以前,盛宣怀曾和詹天佑进行了一次长谈,将穿越者和清廷复杂的关系对詹天佑详细的说明,当然盛宣怀的目地还是阻止詹天佑倒向海外华人那一边去。
不过这一番谈话也确实达到了盛宣怀的目地,虽然詹天佑仍然决定去青岛访问,但心里多少有了一些警觉,毕竟詹天佑可没有做政治家的打算,他并不想参与清廷和海外华人的政治斗争,只想安安心心的修建铁路。因此在这个时候,詹天佑当然不可能答应秦铮的邀请,但又不好拒绝,一来是这样做太有些失礼,二来也是多少有些不甘心,反到是秦铮表现出的大度,化解了詹天佑的尬尴。
但詹天佑到是答应明天出席青岛钢铁厂的第一炉铁水的出炉庆贺仪式,毕竟这和政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