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皇帝,付账了!
楚天秀出了金銮殿,来到偏殿。 皇帝项燕然正独自一人在用晚膳,满桌的山珍海味,都是浅尝辄止。 今日的朝堂,大臣们依然陷入对峙之中,这件大事不解决,他也没什么胃口啊! 蔡和大太监在一旁伺候着。 楚天秀舔着脸走了过去,“皇上...” “哦?” 皇帝瞥了他一眼,放下碗筷,淡淡问道:“小昏侯,何事来找朕?” “还不是新制的事情! 臣想不通,他们这些官员都在想什么呢。门阀勋贵们,想着让自家子弟上位。儒派想着让儒生们上位。为了一个中正官,争的不可开交! 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为皇上考虑? 难道他们看不出来,皇上需要什么人吗?” 楚天秀痛心疾首,道:“臣这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来找皇上!” “哦...你说说,朕需要什么人?” 皇帝眯起眼睛。 “简单啊,皇上需要是贤能才干之人。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能干好活,就是皇上需要的人才。 就像我小昏侯这般的昏庸、纨绔,但是好歹也能干点正事情,为皇上分忧解劳。只要能立下功劳,当个官也是可以的。 能为皇上干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出身,士子也好,儒生也罢,纨绔子弟也罢...这都不是重点啊!” 楚天秀痛声斥道。 项燕然看着楚天秀,陷入沉默。 唉~! 这满朝的文武百官,王侯公卿...就没有几个大臣,像小昏侯一样懂事。 身为大楚皇帝,他的确不太在意臣子的出身。 高门士子固然可以,寒门出身当然也行。 他看重的是整个大楚之利,需要一群能臣干吏,把这大楚的江山经营好,把这内忧外患给解决了。 四海清平,江山永固。 皇帝便心满意足了。 只是...臣子们不会这样看,他们争的大多是一派一族之利。为了一个掌握权柄中正官,争个头破血流,也是在所不惜。今年争完了,说不定明年还要继续争。 小昏侯虽是纨绔子弟,却从未去争什么大官职,反而干了不少对整个大楚有大利的事情。 像造昏侯纸、兴办邸报、助李自然炼出火药,哪个不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功。 也没见小昏侯舔着脸,问他要高官厚禄! 再瞧瞧那些朝臣,几个拿出了像样的政绩?! 小昏侯的纨绔品德虽然不高尚,但就是能干活,犹如耕牛一样任劳任怨,在大楚这块沃土上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吃着最廉价的青草。 却挤出了三口最芳香和营养的鲜奶。 这也是他这个皇帝,对小昏侯最满意的地方。 “还是小昏侯懂朕之心!” 项燕然微叹道:“朕心甚慰啊,若是人人如此,朕还有何忧愁!” 蔡和大太监在一旁小心翼翼的看着皇帝满是欣慰的脸色。 再看看小昏侯那满脸洋溢着的“谄媚”,言语里充满了“蛊惑”,话里话外暗藏着对其他朝臣的攻讦。 小昏侯是忠臣? 忠臣? 呸~! 小昏侯给自己脸上贴再多的金,那也掩盖不了他谄媚太后,谄媚皇上,背后诋毁其他朝臣的行径。 就是一个大奸似忠的头号奸臣。 偏偏,皇帝就爱听这一套。 蔡和大太监心中腹诽着,沉默着。 “皇上,臣有一个主意,彻底打消那些朝臣们争权夺利的念头。” 楚天秀赶紧说道。 “哦,说来听听!” “臣寻思了许久,像臣这样的出色人才,却因为世人的误解,正常情况下是没人举荐出仕。臣是凭借自荐,才得以为皇上效力。 天下无数才能之辈,都是因为没有举荐者,无法出仕。 所以,为何不让天下才能之辈,效仿微臣一样进行‘自荐’? 凡天下之人,觉得自己有本事的,不管出身,也无需任何王侯、公卿高官的引荐,可向朝廷自举。 如此一来,天下定然涌现出数以万计的才子,争相向朝廷效力。 而朝廷则只需要设计一套最严格的考试制度,将不合格的九成九以上人淘汰掉,挑选出其中最出色、最有本事的贤能之辈,为皇上所用。 没有王侯公卿举荐,也不用什么中正官举荐,一切以科举考核为准绳。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彻底废掉那些有私心的朝臣,凭借着举荐之权,徇私舞弊推选自己人上位。 由‘他举’,变成‘自举’。 皇上可以利用考试制度,尽情的从天下,挑选出最出色的人才。 臣将这套新制度,称为‘科举制’!” 楚天秀这番话一出。 顿时,皇帝项燕然愣住了。 咦~! 对啊! 自举,考核? 他怎么就没想到还有这种法子呢。 之前的“岁举制”也好,“中正制”也罢,都是在“他人举荐”里面绕圈圈,难以摆脱徇私的嫌疑。 全都改成“自举”的话,人人都能推荐自己来。朝臣们当然也没什么好徇私舞弊的了。 绕开了儒派、门阀勋贵之争,任何人都可以为朝廷效力。 再设计一个考核制度,把那些石头都淘汰掉,筛选出金子来便可。 妙! 妙不可言啊! 项燕然心头涌动着无数念头。 蔡和大太监都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小昏侯的脑子太好用了吧。 皇帝和朝臣们费尽周折都没能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被小昏侯一下给破了僵局! “好主意啊!...不过,朕还是有些担心。儒派和门阀勋贵,都不赞同此法,竭力反对。纵然此法再好,朝堂上通不过。” 皇帝项燕然欣喜又担忧道。 这自举,显然是剥夺了儒派和门阀勋贵的举荐权。恐怕,这朝堂上又要争吵起来。 若是群臣一起联手反对,根本通不过这个方案。 “臣愿意请缨,竭力去说服他们!” 楚天秀立刻拍胸脯,马上谄媚的笑道:“臣要是说服了他们。还请皇上恩赐,让臣担任科举第一届主考官!” “啪!” 楚天秀话刚落,脑瓜子吃了一痛,疼的眼泪都出来。 却见是皇帝打了他脑袋一个瓜子。 项燕然阴沉着脸色,“选官,这是朕的权力。你在想什么呢?” 莫非以为立了功,他这皇帝便不会杀人了么。 “皇上,听臣说完啊。 这人人自举考试,定然赴考的人数多达数千上万之众,皇上也没办法亲自主持啊,所以这科举制至少要分成四轮考试! 臣设计,分为县考、郡考、国考和殿考。 第一轮‘县考’,通过县级考试者为童生。 第二轮‘郡考’,童生有资格参加,从本郡诸县,数百数千名童生中选出前十名为秀才,允许参加国考。 第三轮‘国考’,从天下百郡的一千名秀才考生之中,参加在金陵城的统一国考,录取考分最高的前一二百人为举人,参加殿试。不论殿试结果如何,举人以上至少可为吏。 这一二百名举人,经过这层层严格的考试和遴选,定然是大楚最出色的才俊。 他们再参加最后一轮的殿试。 最后,第四轮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殿试及第者,为进士。进士排三甲名次,状元魁首等,皇上派遣为官。其余淘汰者,依然为举人,可先为吏,历练之后再为官。 臣顶多也就主持一下第三国考,从上千名秀才里挑选出一部分合适的为举人,供皇上遴选。” 楚天秀揉着脑袋,哭腔道。 皇帝项燕然的脸色,终于舒缓了下来。 原来如此! 设计四轮考试,层层选拔人才,这听起来似乎不错。 这样的话,小昏侯这个主考官的作用,顶多就是一个“中正官”。跟孔寒友、王肃担任中正官,没多大区别。 把一批贤能才干的举子挑出来,供他这皇帝在殿试上遴选。 最后的考官,决定官位的,还是他这个大楚皇帝。 “行,你去把儒派和门阀勋贵派说服了,立下大功,朕便任你为大楚国考的主考官。” “谢皇上!” 楚天秀呲牙咧嘴,揉着脑袋,痛并快乐着,走出偏殿。 挨一记脑勺。 贼疼啊! 不过,皇帝好说好歹,总算让他担任这科举首任主考官。这是皇帝付给他的一笔知识产权费。 孔寒友、王肃和皇帝,三方都同意了,知识产权费用也都各自支付了。 他这个大楚国考主考官的位置,已经十拿九稳。 ... 楚天秀离开之后。 偏殿。 皇帝项燕然有了解决之策,终于有了胃口,继续用膳,淡淡道:“蔡和,你觉得科举之法如何?” 蔡和是宫里的太监,不是朝堂官员派系里的任何一方,不掺和朝争,旁观者看的更为清楚一些。 蔡和大太监斟酌着,小心的道:“老奴也不敢妄下结论。不过,听起来,小侯爷的科举,似乎非常不错....至少比‘中正制’靠谱。 这‘中正制’,不管是哪位官员举荐出仕,定然是先举自己人,依然也难以避免‘岁举制’的诸多弊端。” “是啊,这‘中正制’,争来争去,无非是王肃推举门阀勋贵的士子,孔寒友推举儒生。各举各家的人,谈不上真正的中正。 把举荐换成考试,不论出身派系,能者上,庸者下。 这或许,才是万世之法! 小昏侯的本事还是有的,有想法有新意。朕倒是有些颇为期待,他这主考官,会设计一些什么考题,来考核众考生的能力。” 皇帝项燕然,十分欣慰道。 当然了,在他日后看到小昏侯出的大楚国考的考卷,满脸发懵到怀疑自己人生虚度之前,他会一直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