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海外工厂人员来源
休息了一阵,杜炜逸让秘书煮了一壶咖啡,给每人都倒上,然后开始和白云天交换这段时间的工作。 这几个月,两人一在苏城,一在徳汶,相距数千公里,中间只能靠运输船,传达一些信息情报。虽然有海事卫星电话,但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也不方便在上面讲,所以双方都对对方的工作有个大概的了解,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当面详谈。 尽管杜炜逸说他这段时间,被人围攻,可是看他轻松的表情,就知道开玩笑的成分居多,因此白云天先将力波的建设情况,对他做了详细说明。 解说的过程,口述为主,也辅佐了笔记本电脑上的各种现场照片、影像资料、勘探记录、电脑绘制的地形图,等等图文并茂的资料数据。 “……现在矿点基本已经确认,就在这一方圆十公里的区域,我们准备和山里的几个部族谈判,将这片山区,从他们手中买下来!”白云天对照着一副电脑绘制的矿区俯瞰地形图,对杜炜逸说道。 “他们肯卖吗?” 杜炜逸听说了初到时,那些部族对土地的执着,对购地计划能否顺利实现怀疑道。 “我们准备了几个方案。最佳自然是他们卖地给我们,不行的话,我们可以为他们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区,矿区雇佣他们为我们工作。若是还不行,就同意他们用地作为资本,与我们合作开发,当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了!”白云天平静地说道。 事实上,还有一个最后的方案他没有说,那就是与漫河东西岸几个部落一样的解决办法。 最终,他们会融入中华制造,与公司无分彼此,成为一个整体。 但这种事,可以做,但不能说。 杜炜逸与他合作多年,在一开始,就从他那里得知了大致的计划,自然是知道的,没有在此问题上深究:“码头、厂区、矿区,这几块都分得很开啊,人员也会变得分散,你是怎么考虑的?” 白云天一摊手:“我也想合在一起,问题是最开始当地部落不肯卖地,台经理费尽力气,也只拿到了这块坡地。既然已成定局,那我也只能按照现有条件进行规划了。在我的计划里,码头就发挥它的主要功用:转运、装卸货物,码头区域尽量节约用地,只设置管理处、酒吧、旅馆之类供船员旅客短暂休息的地方,其他的空地全部用作仓储的库房或是堆场。 厂区才是主要功能集中区。 除了钢铁厂、发电厂、铸造厂等工厂,巨大部分用地,都划作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行政管理区,把它当做一个城市,分区分片来规划设计。” 杜炜逸来了兴趣,主动道:“这个规划交给我,我拿到香港,请那边的设计师来设计。香港,尤其是本岛,就是一个山地城市,如何规划山地城市,那边经验更丰富,一定能让你满意!” 既然他主动请缨,白云天也没有意见:“可以!我提几个主要意见,你记一下:首先,是主要干道必须宽,要达到双向八车道的道路宽度,可别给我整成香港一样呃羊肠小道! 其次,工厂区建设完成,工人数大概在两万人上下。工人与配套服务人员的比例,大概为三比七,配套服务机构人员就是十四万,总人数大概为十六、七万……” 杜炜逸眉头微皱:“这个人口密度倒不是太大。九龙寨城在没有拆除之前,这块只有六英亩,按公制算零点零二六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五万人。照这个密度计算,每平方公里就有一百九十万人! 按你的计划,总共也就十六、七万。六平方公里的话,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也就和葵青、中西、大埔这类地方相当,还赶不上观塘、油尖旺、黄大仙这些老区密集,设计起来应该不是太难。 问题是,你怎么招那么多人,到徳汶去工作? 毕竟那可不是在国内! 还有你一招就是十几万人,国家会允许?” 他这话指向明确,徳汶可不是欧美这类发达国家,经济在全世界都处于倒数位置。国人是很热衷于出国,有办法的都往外跑,但他们也不是哪里都去,首选的都是欧美日本之类的发达地区,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徳汶工作,并不容易。 白云天眼皮低垂,声音低沉地说道:“我听说国内现在破产的企业成片成片,全国下岗人员总数几百近千万。我们可以尽量招下岗工人,他们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大概不会抵触。这样也帮政府解决了就业,不说大力支持,想来也会得到绿灯放行。” 年年经济低迷,尤其是大量的国企倒闭,无数工人下岗,失去了生活来源。 企业倒闭,使得生产物资的销售大幅滑坡;数百万工人下岗,又让市场消费能力急剧萎缩,其结果就是国家花大力气死保的大型国企也变得举步维艰。 去年底,苏城石化厂破产轰动了整个苏城,这是苏城破产的第一家万人大厂,也由此拉开了大型、重型国企倒闭潮的序幕。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如果说国内经济如同一座大坝,以前是千疮百孔,到处漏水。国家在东修西补之后,发现实在是堵不胜堵,手中的水泥钢材也越来越有限,力不从心之下,只好放着那些小洞不管,竭力先把大的窟窿补上。 可是在那些小洞的侵蚀下,大坝整体结构已经越来越脆弱,终于连大窟窿都来不及修补,洪水从此蜂拥而出。 这说明,维修方已经无能为力,连他们都已经对大坝的修复感到绝望了! 甚至在连环效应下,整个大坝的垮塌都有可能出现! 对于坐在这个大坝上的人来说,此刻尤其危险,无数人惊慌失措,认为这座大坝迟早要垮,疯狂地寻找着他们认为安全的逃生地带。 大量公派出国的人员,抛弃了公职,与组织脱离联系,消失无踪。 外国大使馆的门前排起了长队,许多人穿着军大衣、带着板凳、席子,苦苦守候一张签证。 沿海地带,更有无数的人,举家负债,借上十几万、几十万的高利贷,换得一个偷渡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藏身于船舱、货柜当中,前往异国他乡。 据非正规统计,去年一年去国的人为十四万,但今年光是头两个月,离开国家的人总数就达到了三万余人! 这还是严控出国手续的情况下,若是放开出国,人数再翻十倍大概也不奇怪! 在这种大环境下,到处是一片人心惶惶。 对于已经下岗的人来说,只要中华制造能给他们一份安稳的工作,哪怕是派他们到非洲去长期工作,很可能也是心甘情愿! 生存,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