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二七回 皇后归期君王恸情 锦气冲霄荧惑现异
话说此时,已是八月二十四。秋意微凉,皇宫上下笼罩着异样的不安。 因为时至今日,马皇后已是病入膏肓,身无回天之力。 秋月已缺,初上重檐。寿昌宫内,暖阁。 暖炕上,碽妃刚刚照料红鱼入睡。见侍婢雨燕手握一幅卷轴匆匆跨进门来,便立刻焦急地询问:“快说,皇后娘娘此时如何?” 雨燕难耐伤怀,回道:“听刘院判说,怕是熬不过天明了……”说着,便悲泣起来。 碽妃听此厄讯,险些栽倒,幸得雨燕及时搀扶,方才立稳身子。雨燕小心扶她落了坐,整个人若有所失地滞讷半晌,毫无语言。一番茫然四顾,忍不住垂下泪来。 旋即,又强撑待产之身欲行举动,痴言痴语道:“去坤宁宫,本宫要去坤宁宫。”言语间,已见急泪横流。 雨燕慌忙连扶带阻,悲泣道:“娘娘,不可。” “为何不可?为何不可呀……”碽妃泪目圆瞪,抓住雨燕臂腕,似个无措的孩童追问道。 “此刻皇上因对她那顽症苦无对策,厉怒正盛,而您尚被皇上禁足,故而娘娘一再叮嘱小的转告您,为您腹中龙裔着想,万不可去触那雷火。” 碽妃悲啼,“娘娘至仁,谁人可及?圣母至恩,何以为报啊……?”说罢,举步又欲出门。 这档口,雨燕当即跪地,紧抱其腿,哭劝道:“娘娘不可呀!皇后娘娘知您必会如此,故而特将肺腑之言题于您亲笔所绘这《花王献寿图》上,望您只当睹物如见其人,交心就好。”说罢,她忙将方才遗落的画卷从地上拾起,复又起身于桌上摊开。 碽妃急不可待,俯身细看时。竟见那画作已被精工装裱,这亦是其平生画作当中,唯一裱褙之作。这当中,所用材料乃是高丽御制的金丝绫,上头以豆针技法遍绣朵朵山踯躅。 眼见这般用心,碽妃更见潸然。泪眼之中,又见画中原本留白处,写有马皇后所赠亲笔诗,题为《题赠故人》: 『汝将长生寄花王,奈何花王命不长。 尤羡此株正华年,代我枯身诉衷肠。 而今欲去作飘蓬,前后忧顾两茫茫。 何处可托生时愿?谁人替我续金床? 今把长生寄故人,莫把余生度彷徨。 当知汝身非草芥,沉心静对风雨狂。 守得梦里昆仑在,才有桓楹成栋梁。 纵舍踯躅踏歌去,回首千山是霓裳。』 看罢,碽妃越发感激涕零,泪滴如似珠坠断线一般,打湿画卷。 一个将去之人,竟对她一个禁足的罪人如此心心念念,苦口相嘱。可见在马皇后心中,这“故人”二人所寄厚望之深。尤其最后那两句,更是不失为铭心之语。句中借赋她日前所作那首《撷梦太虚》,深嘱她善用余岁,善待此生。 性情之人终被情谊所使。碽妃当即朝那画卷跪地叩首,哽咽道:“臣妾谨遵圣母慰劝,定会善待此生,不负重托……” 再说另一头。 此时坤宁宫,朱福正引一众皇族宗亲朝暖阁而来。行进间,他还回头朝身后众人低声提醒:“诸位主子,万望轻寂些……在这儿候着便是……” 这一众听闻,纷纷跪地候宣。这其中不乏太子朱标、太子妃吕嫦安、皇孙朱允炆,另有嫔妃和年幼的皇子、公主数十人。凡在场者,个个悲痛不已,却不得不力压悲声,面对阁门伏首幽泣。 暖阁内。 马皇后背靠在朱元璋怀中,面带一丝浅浅的笑容,气若游丝道:“皇上……” “爱妻……朕在,朕在……”朱元璋脸颊紧贴马皇后额际,闭目含悲,眉头深蹙,以那面颊在其额头际缓缓摩挲。 “为妻不能陪皇上走完……这段路了……你可会怪罪?……” “怪!朕怪你太过狠心,撇下朕孤零老朽……”朱元璋垂泪,“朕怪自己,这些年只顾着朝前奔走,却忽视了爱妻早已疲惫不堪……朕更怪身为一国之君,此时竟是这般无能……” 马皇后无力抬手,轻抚朱元璋面颊,泪眸却瞧向桌边,那是两株已然凋败的花木:一盆绛纱笼玉,一盆碧萼香魂。其间,对朱元璋宽慰道:“皇上莫要这般自责……”‘花落花开自有时’……为妻得蒙皇上如此厚爱,此生足矣……” 朱元璋抬手紧紧捂住她的手,涕语:“莫要哄朕。朕此生对你亏欠太多……朕知道,在你心里,朕就是你的全部,并因此为朕倾注了一生的真情和心血。可朕能给你的却太少太少,而今想来,朕心甚愧呀……” 马皇后淡然一笑,道:“皇上乃是一国之君,是天下人的主心骨儿。臣妾若非与天下人争个独宠于一身,此去将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啊?”她渐感气息虚弱。 朱元璋泪已成河,那手也攥得更紧了,“与朕做这一世的夫妻,真是苦了你呀……” 马皇后泪光里漾出知足的笑意,轻抚其面庞,浅笑道:“不苦……不苦……这会子,为妻满心都是……甜的——只是皇上……臣妾走后,万望珍重才是。这后宫还是得有个人代臣妾……” 她尚为言尽,就被朱元璋打住:“朕意已决,今后绝不会再立新后。在这宫中,只有一人堪当朕的皇后,那便是你马秀英。” “皇上……” 朱元璋紧紧地搂住她,由衷道:“爱妻难道让朕把心撕碎了给你看吗?” 马皇后泪悬耳际,紧依其怀。此番深情,致使两人沉浸良久。 这时,但见朱福轻手轻脚迈近前来,轻声禀道:“皇上,诸位皇子、公主以及妃嫔们都已在暖阁外候着了……” “知道了。”朱元璋又转向马皇后,“爱妻若有何嘱托,唤他们进来便是。” 谁知,马皇后却缓缓摇头,道:“为妻看不得他们个个悲戚的样子……”他将手指向了炕几上头的一只匣子,对朱福吩咐道:“本宫要对每人说的话,都在那儿。过会子,对照上头的名讳,交给他们便是。” “是。” “许是为妻太过贪心,到这会子,还没看够咱这个家呀。真想再去走走……” 朱福看向朱元璋,道:“皇上,要不小的这就去备驾?” 朱元璋却说:“毋庸费此周章,朕背着皇后即可!” “皇上,不可。”马皇后婉拒。 “有何不可?”朱元璋含泪笑说,“难不成是笑朕老了,背不动你?”说罢,便起身将其搀扶而起。 “皇上……” “嗳……莫要多言,随着朕走便是。”回身又见朱福提着马皇后的云头舄,欲为其穿上,于是伸手纳过舃子,“朕来……” 在朱福眼中,这君王素来暴厉惯了。此番柔情,平生初见。一时间,竟引得他也随之一通头涔涔,泪潸潸。 一切就绪,朱元璋朝马皇后探出手臂,畅然道:“咱们走。” 马皇后摇头笑拒:“皇上,莫要失了体面……” “嗳……真龙负凤而游,这便是最大的体面。”言罢,朱元璋未容分说,硬是将马皇后背上身来,“想去何处瞧瞧,就跟朕言语一声。” 朱福连忙上前接应:“皇上,就让小的来背娘娘吧。” 朱元璋一面望外走,一面说:“朕背了一辈子江山,难不成连自己的女人都背不动吗?”话音落时,那步子已跨出暖阁来。 见这般情景,阁外男女老幼纷纷上前涕呼,但见朱元璋横眉立目下了令:“都给朕远远地跟着,莫要搅了朕和皇后兴致。” 众人听令,纷纷退至两侧,暗暗拭泪。 朱元璋背负马皇后,出了殿门。迎面正撞见宗泐率数十僧人于丹墀之下候见。 宗泐施礼:“贫僧拜见皇上、皇后娘娘……” “泐公,诸事但与太子商定就是。”朱元璋言罢,自顾背着马皇后朝坤宁门外去了。朱福提灯,在前引路。 殿内众人相继鱼贯而出,远远跟随其后。 等行于最后一级丹墀时,太子朱标住了脚,未等宗泐施礼,便先施礼拜求:“大师,但求神佛度我母后!” 他这一求,顿使宗泐犯了难。只听宗泐一席悲悯之言:“太子切莫折煞贫僧。” “大师,求您设法救救我皇祖母吧……” 宗泐俯首看时,只见朱允炆正扯其僧袍泪眼相望。 “是啊,大师。您乃大德神通之人,定会有法子的。”说这话之人乃是吕嫦安,但见其拂袖拭泪,泣语哀转。 宗泐沉思片刻,说:“非是贫僧不与相助,倒是这命中寿数俱为司命所属,贫僧亦是无能为力呀。”众人听闻,个个无望悲啼。此时,但听宗泐说了下话,“不过,如今尚有一法,不知可否一试。” 太子朱标连忙拉过其手,道:“大师快说,是何法子?” “文殊宝锦。” “文殊宝锦?” “正是。此物可驱灾疾,可避邪祟。” “这文殊宝锦尚在何处?” “正在宫中。”宗泐道。 朱标闻说,立马转头问向庆童,“庆公公,可知此物现存何地?” 庆童回说:“回太子,此时就供奉于太庙之内。” 宗泐听闻,沉舒胸中之气,暗暗摇头。 “那还不快去取来?” “可是……”庆童似有顾及,故显犹疑。 “可是如何?”朱标追问。 “皇上已下成命,那宝锦如今已配享太庙……”诚童回说,余光已瞥向宗泐。 “只管取来便是,如父皇责问,自有我一人担当!” “这……”庆童故作踟蹰,随后又佯装迫不得已,唉声摇头,“也罢,请太子与大师随老奴速去请来便是。”他说着,转身欲去。 此时,竟见朱允炆抢先一步步下丹墀:“父王,儿臣也去!” 话说朱元璋身背马皇后缓缓而行,一路上穿御道,过宫桥,不知不觉出了午门,并从阙右门走向社稷坛。而朱标等人紧随其后,从阙左门去向了太庙。 先说,朱元璋与马皇后没过多少时候,便来到社稷坛道场东侧棂星门下。 举目望去,顿如入了两年前坛祭前夜那场梦境之中,只觉刹时间四门倾倒,力镇众鬼之象匆匆过目。当即感慨道:“浮生若梦啊……” 马皇后贴着他耳根轻言道:“皇上,这梦可是累了?且把为妻放下吧。” “你就踏踏实实伏在朕的背上。朕是累,但这梦中爱妻相伴,朕还是倍感轻快了许多。” “此时还觉轻快?” “不是轻快,而是痛快!” “为何?” “这一生,江山在背,似岳如芒,压得朕劳形渐衰,倍觉老朽。唯有此刻,如似华年正盛,血气方刚。” 说着,他耸耸身子,“搂得再紧些,带你进去好好看看咱的家,咱的江山!”说罢,洒脱跨进门去。 他身负马皇后一步步迈上石级,踏上坛去。此时,社稷坛四周明灯高挂,头顶正是明月当空,映得脚下那五色土熠熠生辉,而正中的“江山永固石”亦显得越发庄重巍峨。 又行几步,二人来至那石柱脚下,朱元璋曲下双腿,使马皇后缓缓落地,道:“来,就陪朕背靠这神石,稳稳地坐着。此石虽出无稽崖,却演大荒变荣华。”言罢,二人缓缓弯下身来,背倚石柱坐定。 马皇后紧握朱元璋手臂,静静靠在其肩头,眼望月光相照,笑目道:“虽说中秋已过,可那月光却不逊满月明媚……” 朱元璋望去,心生感慨,借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抒怀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马皇后借下言抒发欲去之殇,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朱元璋紧紧将其搂进怀中,顺那词境道:“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马皇后泪眸含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元璋却显悲怨:“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马皇后借以劝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朱元璋直抒胸臆:“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此情此景,足令人泪满襟怀。但听作者者一曲《明时月》: 『这一世阴晴圆缺,问世间谁人能解?回头看浮生若梦,从头越鬓发如雪。 长烟里豪情万丈,情深处沆浪千迭!到如今龙轩凤阙,唯不变当年明月。 转朱阁,举杯邀明月,月如钩,勾起情丝结。照无眠,对影花前月,月光下,一花一世界。 看人间,多少离合事,看悲欢,明明复灭灭。若不是金樽空对月,就是对月朝天阙、空悲切!』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另一头,朱标等人已从太庙取回那文殊宝锦。由朱允炆托在手中,忙不迭朝社稷坛方向而来。众人自出了阙左门,便横跨午门前御道朝直奔阙右门。 为救马皇后,宗亲们都将最后一丝希望寄于那宝锦之上了。想到这儿,年幼的朱允炆心急如焚,倒腾步子奔跑起来,直引得吕嫦安在后头连连呼唤其小心磕绊。 不料,当众人前脚刚过阙右门,朱允炆果然一跤跌倒在地,顷刻间摔得个扑通闷响,那文殊宝锦亦被抛出很远。此物落地时,他分明瞧见那锦中射出一道金光来,光束直冲霄汉。抬头望去,复见锦光所到之处,荧惑骤亮,流光飞溅,直射得南斗六星忽明忽暗。旋即,竟见一束红光自西而来,朝寿昌宫方向飞射而去,顷刻间消失无踪。直引得后头追来的一道紫光似是跟丢了猎物一般,在半空里晕转了片刻,最终朝皇宫西南方的官宅划去…… 那般异象,着实看呆了这六岁小儿,使他顾不得周身疼痛,伏在地上,直朝后头一行人等连声惊呼:“快看!宝锦发光了!宝锦发光了!” …… 此回未完,下回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