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投鞭断流
不管淮南战场有何变数,遥远的关中都无法及时得知,七月下旬,在彻底控制咸阳,稳定后方后,黑夫统帅着北伐军、故秦降兵、驰刑士组成的十万大军,抵达洛水西岸的重泉县。 从骊山被救出来的司马欣便是西河人,籍贯夏阳县(陕西韩城),如今他被黑夫任命为驰刑士组成的“无垢军”都尉,率领一万自由的刑徒随中军至重泉县,同时也要承担向导之责。 眼下,司马欣随黑夫在洛水西岸的一处黄土塬上远望对岸敌情,便指着脚下道:“君侯,此乃百余年前,秦之故垒。” 又指着河对面一道绵长土黄色的墙垣道: “君侯,那便是昔日的魏长城。” “我还当是河堤。”黑夫没来过重泉,闻言微微点头。 若非熟知当地历史,恐怕难以想象,百年来被秦国吊着锤的弱魏,居然能把长城修到关中腹地,占了西河。 看看形势就明白了,西河对秦国来说非常重要,占据河西,就可以对关东扩张,退可守大河天险。但如果没有西河之地,关中四固便缺了个大口,外敌随时可以长驱直入,秦这个国家还能不能维持都是一个疑问。 黑夫复问:“昔日魏国占了西河多长时间?” 司马欣道:“七十年。” 黑夫却摇头:“秦为西河所迫久矣,若从春秋时晋夺西河算起,足有三百年啊……” 想当年,秦穆公为了跟晋国抢西河,打了好几次战争,却只赢了一回,无奈之下,秦穆公才转而向西展,灭国十二,偏霸西戎。 而秦穆公死后,秦国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晋国作为诸夏盟主,经常带着一帮小弟,拉上几千乘战车,经西河到秦川武装旅游,这使得秦人只能将都城定在西方遥远的雍,不敢东进半步。 尽管后来晋国三分,秦国伺机占据了西河,但那时候三晋还团结,加上魏国率先改革,越强大。而秦国却内斗不止,公族庶长专权,导致三世不宁,君主替换频繁,沉醉于西方伯长的旧梦,被日新月异的关东诸侯远远甩在后面。 魏国乘机在少梁筑城,步步蚕食西河,秦人反击,却被吴起打得大败,魏国在此设立了西河郡,吴起担任任郡守,魏文侯为了宣誓这片土地的归属权,以及西河完全在魏控制之下,还邀请孔子的学生子夏等人来西河讲学。 这对秦而言,这无疑是奇耻大辱:国境线往西移了几百里,小半个关中平原都让魏军夺取了,敌人却在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大搞学术。 丑莫大焉,丑莫大焉! 于是秦惠公时,拼了老命,动员举国之力欲夺西河,却被吴起以五万人打得落花流水。自此,秦从春秋四大国,沦落成了二流国家,诸侯卑秦。 落后就要挨打,战国时,诸侯便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秦献公最先在这耻辱的环境里奋起反抗,他从魏归国后,也学魏国人起了集权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废止人殉、迁都栎阳等,经过十八年的改革,秦国的国力转弱为强,有一战之力。 恰逢魏国吴起南奔,三晋分裂,魏武侯战略重心转移向中原,秦献公再击西河,石门之战,斩六万,一举洗刷了名声。 魏国也意识到了秦的威胁,遂在洛水以东修筑长城,从上郡一直延伸到渭南,跨度三四百里。 只可惜秦积贫积弱太久,能侥幸赢,却守不住,于是明白了这点后,秦孝公继父之志,全心全意使商鞅主持变法,壮大秦国的国力…… 之后的事情世人皆知。 黑夫目光远移,扫视远处那片安宁再次被打破的土地:“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只可惜秦孝公和商鞅都没看到这一天,魏国正式割让西河与秦,是秦惠文王继位八年后了。 最终秦国打赢了西河的百年战争,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业,魏国则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能力。 而现在,黑夫面临的,其实是与秦献公、孝公一样的事,只是强弱形势调转过来罢了。 黑夫扫视与自己登塬远眺的一众将尉,其中有不少从南郡起兵时追随自己的北伐旧部,也有许多6续投降的故秦军吏。 他就是要通过这场对六国,对匈奴的反击战,将这两个根本尿不到一个壶的集团,捏合到一起。 领导都是善于总结的,黑夫也不例外,他说道:“由此可知,秦之中衰,由失西河始。” “秦之大兴,亦由复西河始!” 黑夫一挥手,神情肃穆: “眼下六国诸叛军窃据西河,若不能收复,吾等,皆为大秦之罪人也!” 司马欣与众将皆俯道:“有摄政为帅,士卒用命,必克复西河!” 不管过去双方怎样将狗脑子都打出来,现在一致对外,先把六国赶跑再说。 这时候,叔孙通来了,跪倒在地,双手献上一封文书:“君侯,新檄文,写好了!” 早在黑夫决定对六国全面进攻时,就让叔孙通鼓捣一篇通俗易懂,又能激励士气的檄文出来,但叔孙通咬秃了笔尖,却给黑夫交了这么一份玩意: 檄文的大意无非是,当年六国攻秦,合从缔交,诸君王为纵长,四公子为脑,汇集九国之师,征募贤良策士如公孙衍、苏秦、陈轸、苏厉,又得兵家武将诸、庞涓、匡章、廉颇、赵奢、李牧、项燕等。 结果呢?诸侯最多到达函谷关,秦人开关对战,还未用全力,便打得六国大败而归,从散约破。 而眼下六国余孽,不论是甲兵人众,还是文韬武略,都远不如昔日,竟敢乘着武忠侯廓清朝堂之际,勾结奸佞赵高及北虏匈奴,乘乱进入西河,真是胆大妄为,连死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只需要武忠侯带着秦师东征,便能像过去那样,将六国打得落花流水…… 叔孙通为了讨好黑夫,形容秦军军容之盛时,甚至还说什么“以秦之众旅,投鞭于河,足断其流!” 听着是霸气,但叔孙通不知道,他误打误撞,马屁拍到这匹大黑马脚上了。 黑夫当场就撕了檄文,让叔孙通重写,还骂他道: “叔孙通,汝莫非是做了官,进了咸阳,便笔秃才尽了?” 叔孙通被骂得一愣一愣的,黑夫却问他:“汝鲁人焉?楚人焉?秦人焉?” 这送命的题,当然不能答错,从小长在泰山脚下的叔孙通毫不犹豫地数典忘祖:“叔孙通自然是秦人!新秦人也!” 黑夫道:“那汝竟不记得,自从十余年前,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世间便再无六国之民,而只剩下一种人:秦人!最多分新故而已。” “既无六国,汝在文中,屡屡重申秦与六国仇怨作甚?生怕彼辈裹挟之民想不起来?生怕战后秦人不报复关东之人?” 这就是叔孙通忘记了,黑夫要强调的是:腐朽落后,一心复辟自己奢靡生活的六国残余旧贵族,与天下人的矛盾。 而不是翻六国与秦的旧怨老账。 “还有。”黑夫警告道:“那投鞭断流一词,不许再用,再乱胡诌,本摄政先将你投河!” 领导动动嘴,秘书熬秃头,叔孙通一边跟着大军行进一边熬夜,撑得眼圈黑深陷,终于做出了黑夫想要的文章来…… “念!” 起风了,风自关中来,往西河而去,黑夫裹着大氅,让叔孙通将此檄文昭告三军! 叔孙通捧着檄文,大声念道:“为传檄事:大秦摄政、武忠侯尉君奉始皇帝遗诏,靖难北伐,以诛逆子胡亥、逆臣赵高之罪。二贼负隅顽抗,竟使秦人同室操戈,幸昊天有灵,降天火地雷于武关,举关不攻而堕。秦中士卒亦反其戈以迎义师,咸阳遂不战而复,伪帝胡亥丧命,奸佞赵高窜逃。” “然旧六国之余孽项籍等,亦乘机作乱,至今一年有余矣。群盗本六国王孙之孽,往日贪如硕鼠,蹂躏百姓。始皇帝降之为庶人,彼辈心有不忿,竟为一氏一姓之富贵,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割据作乱。” 这次叔孙通总算过关了,黑夫满意地点头道:“传抄分下去,要教三军知道自己这一战,要为何而战!” “更要让全关中的故秦人知道,在此危急时刻,又是谁,在力挽狂澜!” 就这样,檄文被书吏传抄,放给各百的军法: “贼等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关东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郡县五千余里,所过之野,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所过之邑,常屠戮殆尽,血流满城:襄邑之屠,死者万户,临晋之屠,城无活口。” “项贼等常言,‘秦兵为虎狼,屠我百姓,辱我社稷’,然王师破六国,非战,未屠一城,六王,非恶,无妄诛一人,由此可见,彼辈为真豺狼也!” 通过军法官,檄文被一点点传播,传到了普通士卒耳中。 “今奸佞赵高引狼入室,项贼等更欲尽灭始皇帝子嗣,六公子戮于大荔,十公主辱于夏阳,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大秦君位空悬,社稷不可一日无主,本侯暂摄国政,奉天之命,统新、故秦人之师四十万,并立东进,誓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民人,复我西河之宁。不特为神祇公子雪被辱之憾,且为天下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 “报仇!”重泉人李必、骆甲吼得震天响,在数日前重泉之战里,,死的不止是王氏的新家主,更有不少士卒,亦有当地人。 通俗易懂的语言,没有故作高深的引经据典,士卒们听在耳中,也开始相互传播: “以秦中百姓之助,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平乱有功之士,不论吏民刑徒,皆得巨赏。贼军中从逆之人,有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罪轻一等,若尔披胁之民,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候爵名武忠,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大河之水,幽有始皇帝万古之龙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挽将倾,匡社稷,立贤名,在此役也!檄到如律令,无忽!” 就在檄文传遍军营,并向周边各县散播时,被派到对岸的杨喜来报:“禀君侯,六国群盗正在撤退,留在大荔的后军哨侯,已为我军肃清!” 号角和呼喊声,响彻洛水西岸,也传达了武忠侯的新命令。 “济洛!” “济洛!” 队伍向前开动,浩浩荡荡,虽然叔孙通不敢说,但眼前的景象非要他形容,那便是…… “予君侯甲兵二十万,足以斩龙门,断急流,无敌于天下!” …… ps:早,第二章在下午,困得眼皮打架,有错字提醒我下。